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提炼了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做法,是对文化和旅游部及浙江省关于文旅赋能共同富裕发展战略实践的重要检视,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有益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五方面提炼了6条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做法。这不仅是对文化和旅游部及浙江省关于文旅赋能共同富裕发展战略实践的重要检视,也是浙江省承担探索新路子、形成新经验试点工作的重要总结,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有益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
其一,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在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始终高度关注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和市场两个轮子齐转动,既在精神文化方面富了乡村居民的“脑袋”,又在物质财富方面鼓了乡村居民的“口袋”,在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制度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文化生活方面,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按照“一条路径、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要求,组织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以全省117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依托,以“三送一走”等活动为载体,整合“文艺下乡”“美育村”“乡村村晚”等活动,已实现浙江的城市乡村、山区海岛和社区街道100%全覆盖,在品质文化生活方面构建城市和乡村的生命共同体,在“文艺赋美”工程建设中保证乡村不掉队。
在旅游发展方面,以湖州为代表,项目“聚”出新岗位、产业“转”出新分红、业态“融”出新机会、制度“保”出新发展、创新“迈”出新台阶,有效实现了“先富带后富、重点村带薄弱村、城乡融合共生”的“村游富农”共富计划。
其二,促进共同富裕,最重要最紧迫的是释放效能。
在以往的工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建设工作而对建成的设施如何发挥效能关注不够。浙江省在文旅赋能共同富裕过程中,不搞“花架子”,而是通过制定标准、研发指数、科学分析、平台运营、持续监测等体系化运行,扎扎实实发挥了文化设施和旅游项目应有的作用,真真切切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好处,显著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精准服务闭环、管理调度闭环、评价监测闭环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对于其他省份文旅赋能共同富裕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其三,促进共同富裕,最关键最突出的是资源配置。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共同富裕工作要走得顺走得好,都涉及关键性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科学转化等问题。对于乡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重新认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禀赋。
浙江省一方面围绕乡村非遗资源加大全链谋划、深化联动、产品共创、融合发展的力度,打开了非遗赋能发展的新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流转乡村闲置房屋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民宿品牌化、业态潮流化、管理统一化、资本多元化、产业融合化,有效培育了具有市场活力和发展持续力的新体系,从而为乡村闲置资源在价值变现机制上找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首展、首秀、首游等持续在乡村上演,产业矩阵、项目集群、空间集聚的构建与探索,更是开辟了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其四,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强大的是生态共生。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要把系统工程做好,就不可能依靠一人一部门的力量,而是要齐心协力、共促发展。
浙江在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高度重视并有效建立了生态共生的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过程中,既注重培育文化骨干,也吸收社会志愿者;既有政府供给,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既有传统模式,也有数字赋能;既有本地创新,也有全省共享;既有省市县乡村五级纵向贯通,又有多部门横向联动,显著提升了“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品质。
在“文艺赋美”工程中,更是提出了“人人皆可参与”理念,形成了头部引领、广泛参与的文艺组织新生态;在非遗赋能发展中探索形成了就业增收型、项目集聚型、政府引领型、强产业链型、数字赋能型、跨区域帮扶型等多种形式的工坊发展体系;在联动发展上,以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为平台,推出“特派员”制度,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行业精英深入乡村、服务乡村、发展乡村。
在开放共生、共建共享中,脱离了以往政府部门孤军奋战或者市场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的窘境,搭建平台、构建体系、吸收同道、多方共建、协同共生、共促发展,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共同富裕模式渐渐清晰。
其五,促进共同富裕,最高效最持久的是品牌系统。
浙江在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高度重视品牌的力量。围绕“吃、住、游、购、娱”形成了“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浙里演艺”“浙里千集”等品牌系列,围绕乡村形成了“艺创乡村”“和美乡村”“美育乡村”“唐诗乡村”“中药乡村”“非遗乡村”“海岛乡村”“宋韵乡村”“旅居乡村”等乡村品牌。围绕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绿道、美丽公路、美丽非遗等构建了美丽经济体系,形成了微改造、微场景、微创意等微路径。
浙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统一标识、统一信息公示牌、统一发布活动资讯、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五个统一,“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精准服务闭环、管理调度闭环、评价监测闭环”四大闭环管理,“全省一屏掌控、服务一网畅达、监管一览无余”一体化协同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客、统一结算”乡村民宿运作模式等,从而建构起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稳定的内在机制。
试点已见成效,未来仍需努力。文化和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共生的理念。
从市场角度看,构建文化和旅游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动态平衡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前提,是不断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政策扶持、设施建设、环境优化、社会治理、组织强化,也要重视持续“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扶持一批立足于乡村发展的小微旅游企业。只有乡村居民从“旁观者”真正转变为“当事人”,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相互协同,乡村旅游发展才能“小事办实,难事办成,好事办妥”,才能真正产生实效,切实促进乡村旅游增收。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