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虞山生态步道,看寺台亭墓掩映,琴诗画印熠熠生辉;泛舟尚湖水上森林,听流水潺潺、鸟鸣啾啾;小憩南苏院,围着炉火品一盏常熟绿茶……冬日江南,江苏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的一城山水仍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围绕“一城山水,自在生活”的理念,以生态为保障、以文化为根本、以产业为核心,统筹古城焕新活化和旅游产业建设,推进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塑造文旅融合发展、主客共享的典型范例。2021年,度假区接待游客370.5万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15.56亿元。1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5家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告》,确定了15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位列其中。
守好用好一城山水
苍翠如黛的虞山蜿蜒入城,碧波荡漾的尚湖与虞山相映,勾勒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中所描写的虞山高卧、曲水经流、山水相和的美好画卷。守护好大自然馈赠的这一城山水,理所当然地成为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虞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利刚介绍,作为度假区的“心脏”,虞山、尚湖是常熟人民娱乐休憩的放松地,亦是游客打卡观光的目的地。一直以来,度假区围绕“看好一座山、守好一片湖、修好一座城”三件大事,以求达到山水城田和谐共生、地脉风物相得益彰的效果。度假区坚持生态治理与绿色旅游互促发展,严守生态红线,全力推动绿化整理和景观提升,修缮生态驳岸6.5公里、整理绿化6.92万平方米、迁移树木1.29万棵、清理芦苇3.9万平方米、建设虞山林地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
以国家首批城市湿地公园尚湖风景区为例,近两年,度假区实施尚湖环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工程,在16.8公里的环尚湖岸线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的景观带,还精心打造了8个特色景点,实现优生态、亮视野、提品质、引人气的发展目标。尚湖风景区副总经理徐月芳介绍,随着生态品质的提升,景区也对部分项目进行了提升,特别是在夜游方面,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飞熊书院”、封神演义大秀等都把演艺融入景色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
尚湖风景区 邰子君 摄
要守好的不仅是山水,还有度假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利刚说:“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是‘景’的建设,亦是‘城’的建设。”近年来,度假区打造了虞山古琴艺术馆、大湖甸龙舟基地等非遗基地、主题休闲驿站、文旅小剧场等共享空间,推出了“虞阅非遗之旅”等项目,多措并举,推动古城复兴,擦亮“虞山十八景”品牌。
“活化”也是保护的重要方式。虞见·唐宅民宿原是清末漕运总督唐一葵私家花园,是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无序使用,没有保护措施或修葺,建筑逐渐陈旧破损。此后,常熟市启动唐氏宅院及周边居民修缮环境提升工程,将唐宅打造成为精品民宿,最大程度保留园林的文化底蕴,在保留经典传承的同时,给唐宅带来了新生。
激活城乡深层空间
严把生态红线的同时,围绕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度假区因地制宜展开“微整形”,老旧厂区变身时尚街区、闲置房屋成为网红打卡地、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农家乐也重焕生机。
2021年6月开街的山前坊文旅创意街区原是印刷厂等近现代老旧工厂,有祠堂、古树、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改建后成为集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创意街区,并被评为苏州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常熟历史街区资源盘活的成功试点。街区相关负责人程君君表示,在街区打造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结合,比如利用遗存的祠堂开展展览演出活动、与原住民共建住宿餐饮空间等,打造一处繁华生活中享受慢时光的邻里共处空间。目前,街区有小剧场、剧本杀、咖啡店等各类商户50个,已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
南苏院是在虞山街道菱塘社区办公旧址上打造的一处文创空间,南苏院主理人苏建琼介绍,社区办公室搬走以后这里曾做过环卫仓库,之后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19年,他接手了这块地,开始了“微整形”。苏建琼因地制宜着手设计,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绿植和地形房屋布局,还到处搜集与这里文化风格相似的江南老物件作为装修装饰。基于这些文化底蕴,苏建琼以虞山文化为依托开办了古琴班、刻印班、国画班、书法班等课程,并创办了不定期的“创客小集”。近来,南苏院还推出了当下颇为热门的“围炉煮茶”。苏建琼说:“每天来喝茶闲聊的客人络绎不绝,准备的13个围炉都不够用了。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喜欢来这里体验一下苏式生活。”
游客在南苏院体验“围炉煮茶” 柚果 摄
乡村的“微整形”亦是如火如荼。近年来,度假区摸清120户农家乐的经营状态、经营户情况及社会关系,通过制定执行《虞山街道农家乐管理办法(试行)》、举办农家乐提升方案专家论证会、“智治虞山”农家乐管控平台建设等举措推动“虞山人家”农家乐实现从1.0到2.0的整体提档升级。
走进位于度假区三峰管理区的陈家坞,整洁的道路串联起一栋栋小楼,家家户户干净的院落里都布置了精致的园林景观。清风小院主理人陈吉是土生土长的陈家坞人,2010年成为村里做农家乐的第一批人,而后农家乐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村里,逐渐规模化。2016年,陈吉辞职回家一心一意经营起了农家乐。
这两年,陈吉也意识到农家乐的发展到了瓶颈期,此时度假区针对农家乐的提档升级对她来说可谓恰逢其时。“度假区大力推广旅游,让发展农家乐的大环境越来越好,同时对农家乐实行了个性化的升级方案,在用地、推广、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今,清风小院的业态更多了、消费群体更年轻化了,一天最多能接待游客200多人。”
清风小院 邰子君 摄
主客共享自在生活
清晨起来在虞山生态步道散步,一直走到兴福景区的望月楼老面馆,吃一碗蕈油面、喝一壶常熟绿茶……这是大多数常熟人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常熟市民吴为英已经70岁了,每天早晨和晚上她都会在虞山公园散步,她说:“这里的环境更美了,空气更新鲜了。”
苏利刚表示,随着旅游交通特色站台、旅游厕所、娱乐健身、驿站步道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风景观貌的提升,度假区也为大众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保障,市民、游客可以随时在“一城山水”的秀丽风光中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或好友相聚,畅谈闲聊。
虞见·唐宅民宿 邰子君 摄
常熟市副市长徐正表示,“十三五”以来,常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在此过程中,度假区坚持突出江南文化特色、突出文体旅融合发展、突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常熟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自在的生活方式。
徐正表示,未来,常熟将进一步擦亮“江南福地 常来常熟”城市品牌,突出度假区“一城山水 自在生活”的主题,将以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持续推进区域内旅游基础设施的优化、旅游配套服务的提升、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完善,促进度假区旅游要素的全域发展,不断丰富悠久深厚而富有诗意的文化旅游体验,为市民、游客打造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