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最新要闻
文旅融合打造新时代“首倡之地”乡村旅游示范区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4-05-21 09:42:27     【字体: 】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坐落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平均海拔700米,属高山岩溶地貌,为纯苗族居住区,是典型的苗族特色传统村落。

藏在苗疆腹地的明珠– 十八洞村 宋显金 摄

深藏在高山峡谷中的十八洞村,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素有“小张家界”之美誉。常年雾气缭绕、雨水充盈,享有“云雾中的苗寨”之美称。近年来,十八洞村围绕红色、绿色、古色,下足绣花功夫,实现从深山苗寨到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蝶变,绘就新时代山乡巨变。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5456元,比2013年增长了1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白达到了507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打造了新时代红色地标,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十八洞溶洞、夯街峡谷、天生桥、黄马岩、苗家梯田等自然景观遥相呼应。十八洞村围绕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研学基地,全省党性教育基地,开发了红色党建、研学旅行、苗乡风情三大板块旅游产品,四年来,业务拓展到包含红色党建、青少年研学、旅行社常规团队、自驾游、会务接待等。其中红色党建最为核心,特别是围绕十八洞村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的党建微宣讲,得到了来访参观的领导、来宾们的一致肯定。2021年6月,成功创建了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正式跻身全国一线品牌景点序列。

十八洞村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建强新时代红色地标,立足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着力讲好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全力建强镌刻人民领袖情怀足迹、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思想伟力、记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对外展示中国之治的红色地标。为全面展示脱贫历程,修建了脱贫攻坚展厅,向外来游客展示十八洞村是如何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指引下,成为全国脱贫样板的过程。组建景区导游和宣讲员队伍,带领游客见证“老百姓的生活好幸福”的深刻变化。目前共有6批驻华使领馆官员、海外侨领、外媒记者前来考察学习,分别与南部非洲六姊妹党,部分欧洲国家的政党、智库和媒体进行线上交流研讨,有效推动减贫交流。专门设立了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放映厅、藏书千余册的党建学习书屋;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这里出发》系列党课,打造党性教育精品培训。2023年,18.43万人次党员、干部先后来到十八洞村参观学习,各地党政、企事业团体于此开展各项活动累计达3000余次。

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 张远志 摄

立足生态环境优势,激活绿色发展动能。为进一步美化绿化生态环境,擦亮5A级景区名片,十八洞村在全村实施景区提质工程,开发人脸识别、旅行APP、智能停车等多种智慧管理模式,启用无人售检票系统,开通到矮寨景区的“18路”旅游公交专线,陆续建成精准扶贫展陈馆、旅游厕所、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店、3000米游步道、4个停车场、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并投入使用。2023年,十八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3.818万人次。坚持原生态、乡土味、民族性特点,大力实施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和创建美丽农家“五微一创”活动,有效实现了村庄道路宽敞明亮、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因地制宜开发生态资源,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十八洞·地球仓悬崖酒店项目建成377米林间栈道、360°悬崖咖啡、多功能会议室等共计22栋住宿和配套设施。年增收4万元以上。高名山十八洞溶洞开发项目现已进入深度设计阶段,未来将使用智能讲解、3D全息投影等技术,立体化呈现溶洞内的独特景观,为游客带来一场科幻式、沉浸式的溶洞探险体验。总投资4.28亿元的十八洞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完成主体建设,将十八洞打造为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成后将带动旅游增收2000万元以上。

苗绣合作社向游客讲解非遗苗绣 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摄

深挖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古色魅力苗寨。十八洞村作为纯苗族地区,原有苗寨风貌保存完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全村坚持以“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融合”为原则,将民族元素全面融入乡村旅游,统一翻新、着色全村盘山公路沿线,修缮村民生产生活墙画,村部外修建由碎石板路和木质栏杆组成的文化广场,新建具有特色的村级游客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店等旅游公共服务机构。为传承保护、发扬光大民族特色文化,梨子寨苗绣展陈馆和飞虫寨十八洞苗绣合作社等地通过苗绣布展与陈列,有力推广特色苗绣非遗绝技;竹子寨部分农家乐大力弘扬“竹文化”,推出系列以竹子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游客可在竹椅上休憩,观摩把玩竹制手工品,品尝竹筒饭、竹笋等美食,现场体验独具特色的“全竹宴”,近距离感受苗族群众的心灵手巧和民族文化特色;定期举办赶秋节、“三月三”“四月八”等传统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唱苗歌、打苗鼓、过苗年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既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开展“乡村振兴论坛”“十八洞相亲会”“重阳节敬老”等活动,群众还自发组织举办“11.3”吉客节(“吉客”在苗语里指感恩、感谢、吉祥之意),吸引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在节日的当天齐聚十八洞村,欢歌载舞,热烈庆祝,抒发感激党的恩情的真挚情怀。为打造沉浸式研学活动,专门设立文化体验场所,青少年群体可深度参与体验做苗绣、打糍粑、蜡染等活动。今年以来,来自海内外青少年研学团体共92批次3300余人来村考察学习。

来考察学习的学生研学团体举行升旗仪式

十八洞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农旅一体化,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旅游富民的目标继续迈进,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苗寨的呼唤 麻正先 摄

同时,文旅融合打造新时代“首倡之地”红培研学示范区,更好的传播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经验,展现了人类减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贫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十八洞村正接续奋斗,阔步前行,执文旅“三色”彩笔,跑出乡村旅游发展“加速度”,全力打造成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努力绘就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让首倡之地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让新时代红色地标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作者:文贤武(花垣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