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举办
织染制作技艺非遗体验活动
(通讯员 凌丽)端午遇非遗,稚手“染”彩衣。6月8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赓续红色血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在纪念馆多功能厅举办“草木有本心,万物皆可染——织染制作技艺非遗体验活动”,通过现场讲述、观摩体验、手工教学等环节,为白衣上色,让非遗起舞,为参与活动的观众呈现一场零距离观摩和DIY染衣的双重盛宴。
湖北京山织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青华、八办纪念馆工作人员、线上招募的15组亲子家庭等30余人到场参加活动。
上午9时,活动在杨青华老师的授课中正式开始。杨老师从“扎染”的悠久历史说起,介绍了这一发源于秦汉时期,并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古老而独特的技艺。随后,她从选料、扎布方式、染色手法等多方面重点讲述了“扎染”的制作工艺,她指出,扎染是一种自然染色方法,通过串扎或撮扎等方式将织物扎起避免部分着色而使织物呈现出各种图案,常使用蓼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为染料。
在观摩体验环节,杨青华老师展示了印染制作的八路军臂章、新四军臂章,植物原料染制而成的多彩衣物等多种成品,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围观。
DIY环节,八办纪念馆特地提供了用普通洋葱皮制作而成的染料。在杨青华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纷纷拿出自备的棉质衣物,以手为笔,以布为纸,以料为墨,动手体验中国传统技艺“植物染”,不多时便染就出一件件创意独特、童趣盎然的“限量版”彩衣。
不少陪同而来的家长表示,八办纪念馆近来举办的一系列DIY手工活动都很有意义,此次利用旧衣物和植物材料体验扎染,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八办纪念馆馆长周静表示,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人文的节日,文化的盛典。扎染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举办DIY手工活动,不仅唤醒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与见证,更能从文化层面加深我们对这一中华古老技艺的理解与感悟。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织染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未来,八办纪念馆将始终致力于通过举办有温度、有内涵、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以加强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浸润,让更多未成年人在DIY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涵养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