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最新要闻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深圳站演出燃爆全场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4-08-12 01:29:22     【字体: 】    

老树新花 守正创新

让美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绽放

一段乱世离合 一篇难得传奇

男女定亲未谋面 风雨邂逅妙趣生

最终是

两情或可简单对 风雨同行才是真

一伞情深含哲理 优秀文化古今传

8月8日、9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巡演活动深圳站已燃情落幕。两晚的演出为深圳市民,特别是广大戏迷爱好者,带来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文化盛宴,传统艺术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大放异彩。本次巡演不仅是对传统莆仙戏艺术的弘扬传播,在湾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深圳,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早在演出开始之前,凤凰剧场外已然聚集了众多等待的观众。瞧,有人正排着队耐心等着取票,有人在仔细阅读剧目的展报,还有人忙着与友人拍照记录,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对即将开始的演出的憧憬与期盼,他们的每一声低语,都在诉说着对戏曲艺术那份最纯粹的喜爱。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剧场外还整齐地摆放着由深圳市莆田商会及在深圳发展的莆籍企业家们预先送来的精美花篮。这些色彩斑斓的花朵,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传递他们对莆仙戏文化和对《踏伞行》剧组深深的支持与祝福。

“哇塞!是用金粉画的《踏伞行》的两位主演!”“太用心了,好有意义啊,特别艺术感的创作!”两晚的演出现场都各有一幅画引得路人赞叹不已,这均是由在深圳的著名莆籍艺术家黄凤荣老师在听闻《踏伞行》剧组要在深圳演出后,立即亲手为剧组所作的画作。

“《踏伞行》这部剧就是莆仙戏的精髓,之前在莆田看过就印象特别深刻,所以今天我又来了,还代表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艺术之家、香港妈祖文化莆仙戏工作室、香港妈祖文化艺术团、香港妈祖文化联谊会送来了鲜花,希望他们演出成功。”现场不少观众是从香港、澳门而来的,一位特地从香港赶来深圳观看演出的陈女士提起《踏伞行》时赞不绝口,并表达了她的祝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对刘姓夫妇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尽管演出是在晚上七点半才开始,但他们却早在下午五点半就已经到场等候了。他们提及莆仙戏时侃侃而谈,俨然是资深戏迷,尤其是在谈到《踏伞行》主演吴清华时,更是对其赞誉有加。他们专程提前许多天从泉州来到深圳,就是为了观赏这次演出。

演出开始,随着莆仙戏乐悠扬响起,观众的心也随之被牵引进了剧情故事之中。舞台上,主人公们执伞相行于细雨绵绵之间,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仿佛凝结了千年的历史底蕴和情感积淀。那深情的眼神交流,那轻轻触碰的手指间透露出的温柔与试探,无不触人心弦。观众们被紧紧吸引,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起伏与心境变化。

演出过程中,时不时传来观众的惊叹声与掌声,有的观众屏息凝神地看着台上,生怕错过一丝精彩,有的则因剧中的幽默元素而欢笑不已,也有轻轻附和起唱腔的,还有一个小女孩甚至看入迷了手情不自禁地模仿起台上演员的动作。

随着演出落下帷幕,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并数次响起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久久不息,更有忠实的戏迷们上台为演员们献上鲜花,这不仅是对演员们精湛演技的肯定,更是对莆仙戏这一优秀传统艺术的敬意与热爱。演出虽已结束,但观众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众多观众争相涌向台前,希望能与主演们留下珍贵的合影纪念。闪光灯此起彼伏,镜头锁定的不仅是笑容与光影,更是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在深圳发展的莆籍企业家陈金华表示,“能够看到家乡戏在深圳有如此精彩的演出,特别是看到这么多的观众都喜欢、支持我们的莆仙戏,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们在外打拼的莆田人感到十分欣慰。”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一份份热烈的认可与好评,不仅是对《踏伞行》这部剧的赞扬,更是对莆仙戏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的高度肯定。

“《踏伞行》是我一定会推荐给身边人去看的一部戏剧作品。在看这个戏之前,我一直固有思维觉得戏曲就是老人家会喜欢的,我们年轻人没法引起共鸣。但是看了演出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戏曲也可以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它的剧情、舞台还有演员们的装扮,都非常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审美,尤其是剧情,让人很容易代入进去,两个主角之间的暧昧,用网上的话来说叫‘拉扯’,看着特别能感同身受,两位主演演的太到位了,情绪、细节方面都处理得相当好。”

“我全程都在看台上演员的台步,他们的步伐真的好美好美,尤其是黄艳艳老师的步子,小巧玲珑又很古典,刷新了我对戏曲的认知,包括演员的手势、动作还有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好美好美,可以看出这个剧组是相当用心的。虽然是第一次看莆仙戏,但直接就被‘圈粉’了,希望他们今后能多多来深圳演出。”

“《踏伞行》真的带给我满满惊喜,与别的剧种很不一样,很多京剧、昆曲都来过深圳演出,包括我们本地的粤剧我也看过很多,但都没有见过、听过他们这么独特的动作和唱腔。剧情也很有意思,本来还以为循规蹈矩的陈时中是块木头,但结尾还是被一番“退婚父母命,重求意中人”的表白感动到了。陈时中的扮相特别书生秀气,王慧兰的步伐很可爱,很符合女孩儿家的心思,店妈和船夫的对话也很有趣,这部剧值得反复多次观看!”

“能够在深圳看到家乡戏真的特别感动。虽然是家乡戏,但因为常年在外,与它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这次听说《踏伞行》过来深圳演,赶紧带上全家老小一起来看。果然是高水平的戏,画面特别美,演员唱得也是极好,坐在剧场里看演出就是一种享受。听到旁边坐着的人都在夸,作为一个莆田人我特别骄傲,很感谢《踏伞行》剧组能够来深圳演出,把乡音带过来,把我们的文化传播过来,也希望他们能将我们的莆仙文化、莆田故事推广到更多的地区。”

8月9日上午,在深圳市粤剧院召开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巡演活动深圳站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上,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和《踏伞行》中“艄公”的扮演者郑仁森现场展示了莆仙戏科介的特色。与会专家对该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围绕剧种特色、剧目的内容和形式、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接下来的打磨提升指明了方向。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表示,非常荣幸能够看到《踏伞行》剧组来到深圳交流演出,虽然是第一次看莆仙戏,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精品,剧本非常独特有创新力,作曲流畅优美,全剧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得十分恰到好处;二是惊艳,演员的亮相让人非常惊艳,仅是剧中的一把伞就被演绎得十分透彻,并且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到位;三是精细,莆仙戏与其他剧种相比更加细腻,演员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有特点。

深圳著名戏剧编导、享受广东省文化厅特殊津贴专家邸叙然表示,莆仙戏与其他剧种相比更富有趣味,让他在看过之后瞬间化身“迷弟”,首先舞美方面,灯光的明暗交替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次《踏伞行》中的程式美与其他戏相比也是独特到极致的;而剧中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思考是相当有高度的,十分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原武汉楚剧院院长、现任深圳粤剧团团长宋涛表示,正是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才能有机缘在深圳看到如此精彩的莆仙戏,他也十分感谢《踏伞行》剧组为深圳市民带来这么丰富的演出。他指出,《踏伞行》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演的程式美、情节的戏剧性、舞台的风格化都非常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此外,他还提到,从舞台上就能看出剧组对待艺术是非常精益求精的,值得所有的基层院团学习。

国家一级编剧、原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剧编剧研究生班班主任肖柱荣以观众的视角谈他对《踏伞行》这部剧的看法:一是好看,表演非常细腻,将莆仙戏的程式美运用到极致;唱腔也很动听,让他深深感受到了莆仙戏曲牌的丰富;舞台整洁精美,仅十个演员就能将一出戏演绎到位;二是有益,他指出,观看《踏伞行》会让人找到返璞归真的初心与愉悦感。他认为这部剧不愧是“守正创新”的典范,能将传统故事打造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主题。

国家一级演员、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粤剧著名文武生黄伟坤表示,《踏伞行》中演员的扮相、舞台、灯光很有时代感,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演员的表演特别细腻,不论是手势、步伐都是其他戏曲没有的精细,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深圳市粤剧团总经理及深圳戏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周昊表示,观看《踏伞行》后他有两个“关键词”的感想:一是“没想到”,没想到《踏伞行》如此好看,演员将这部剧演绎得惟妙惟肖;二是“想不到”,想不到莆仙戏如此有特点,演员的姿态动作、场景的设计、灯光的设计都让人意想不到。

此次在深圳的演出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巡演活动的第二站,8月14、15日晚在江苏泰州梅兰芳大剧院、8月19、20日晚在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场仍将继续上演精彩。


文/陈重贞 图/徐聪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