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扶持资助项目《竹竿巷》,由济宁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排演,并作为评比展演剧目参加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该剧围绕运河岸边济宁竹竿巷女掌柜何冰秋展开,表现她为兑现一句承诺而义无反顾地帮助中共微湖大队摆脱困境的诚信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一众运河儿女自发团结、抵御外来侵略的朴素的革命主义精神。该剧将运河文化、儒商文化有机地融合于抗战题材,塑造了满台生辉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既通过运河儿女反映了百折不回的运河精神,又通过演员与剧情紧密结合的高亢唱腔张扬了山东梆子的剧种风格,其匠心独具的人物塑造、清新雅致的舞台呈现和别具一格的音乐设计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彰显了向美而行的舞台品格。
人是一切文学艺术永恒的主体。就反映抗战题材、运河精神和儒商文化的一部剧作来说,塑造怎样一个驾驭全局的核心人物非常重要。该剧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同时以何冰秋为中心,塑造了孔广仁、舵爷、肖荃、管家、乔妹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不仅充分展示了该团演员行当齐整、唱做并重的表演优势,更体现了该剧创作者主动避开常见故事套路、别具一格塑造人物的巧心和匠心。
《竹竿巷》塑造的何冰秋、孔广仁、舵爷以及孟管家、乔妹、无数个船帮兄弟和老百姓等剧中人物,无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不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演员对人物的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得益于编剧灵活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多重手法,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正反相衬,意趣相生。
《竹竿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于编剧和演员的用心用情,也来自于匠心独到的舞台调度、清新雅致的舞美风格以及传承创新的音乐呈现。《竹竿巷》清新雅致的舞台呈现寓具象于抽象,充分利用舞台地面以上空间,将大运河、竹竿巷、大货船、芦苇荡等具有场景标志的物象,以意象化符号悬浮于舞台上空,虽然至简却生发出无穷意象;加之后幕大屏的画面辅助,既突破了一桌二椅的基本设置,又为演员保留了足够的表演空间,创新性地继承了传统舞台的写意之美,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的统一。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省评协副主席 周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