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中秋节咱吃过的‘楼师傅’糕点吗?!”“富硒豆腐皮软糯适口营养好,家里老人大爱,今天来回购!”“这个小瓶酱油怎么卖?浙江的非遗真讲究!看包装就很不一般......”“这是茶叶罐啊!精美!《鸟语花香》的名字也取得好!”听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盛一原的作品,兼具收藏和实用价值,这位游客愈发爱不释手,爽快地付钱带走。
2025元旦的晌午,北京的室外温度零度,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中国非遗馆”)里却温暖如春,位于大厅一层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人气特旺。开展恰10天,该馆与隔壁的党史展览馆首日打通游客通道,预约进馆游客超1.5万人。“过年——春节主题展”地方馆展区的“诗画浙江”馆内,打卡游客和展品销量依然火爆,而承办“诗画浙江”馆的又是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
据悉,为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1日,冬至,中国非遗馆策划主办为期三个月的“过年——春节主题展”火热开展,汇聚全国各地12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300余件作品,让游客观众体验回家过年的美好,直观感受春节文化的风采,进而展现“春节”承载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与生存智慧。金华非遗有幸作为浙江非遗代表承办“诗画浙江”馆,团队成员匠心策展、精心布展,12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小而雅,小而美,汇聚婺里非遗,讲好金华故事,展示浙江形象,各类非遗美作、美食备受游客青睐,共述春节美好。
向“美”而生 小展厅有大乾坤
此次选调项目包含东阳木雕、竹编、锡雕、剪纸、永康铸铁、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等 1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吉象》《纳福》《鸿运当头》《巳时承祥》等作品紧扣主题,突出年味,体现了金华非遗传承人的独特创意、工匠精神和新质生产力,彰显非遗美学。展柜里摆放的一件东阳木雕传承人蒋宝良运用浮雕技艺雕刻的小叶紫檀笔筒《喜上眉梢》和一个书房摆件伏狮,动物造型、神情惟妙惟肖,毛发逼真,富有质感,栩栩如生,不少游客驻足观赏,叹为观止,其他参展省份的非遗同行也纷纷为浙江馆点赞。
与“时”俱进 小“礼婺”促文旅大消费
非遗展不仅要集聚“文化味”,还要濡染“烟火气”,以年轻的姿态走向大众。在3个月的展览期间,为丰富展厅内容,金华非遗已策划结合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点,分批选送传承人赴京开展展示、体验活动。元旦这一周由婺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楼洪亮团队“打头阵”,精美可口的“楼师傅”婺式传统糕点成了北京市民、游客们必带回家的金华味道。徒弟陈嘉伟是个“90后”,性格腼腆,总是笑呵呵的,中秋节他就曾跟着师父来过非遗馆,这次又随师进京参展,虽然每天在展馆里的工作都很忙碌,但每每看到市民和游客试吃糕点时的那份满足、对婺式传统糕点的包装样式和款式常常点赞,身为金华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觉得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为了更好地以文化促消费,“诗画浙江”馆除了供观赏的非遗美物,金华非遗还组织了琳琅满目的非遗“礼婺”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金华火腿、金华酥饼、金华酒、浦江豆腐皮、公盛酱油、义乌红糖、义乌枣、三溪堂野山参粉、方前小吃等多款非遗“礼婺”不断上新,不仅展示了金华人备年货、赶市集、送年礼的生活瞬间,也映照出八婺大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更为京城百姓提供了新颖实惠的年货消费选择。短短数日,多款“礼婺”成为热销“爆品”,传承人直呼“补货都来不及”,截止元旦,展馆里选调的非遗项目增至32项,配送非遗产品1300余件。
观美物,玩手作,品美食,购“礼婺”……“诗画浙江”馆以时尚、多元的文化体验解锁节日趣味,金华非遗团队正在策划如何以场景、演艺、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引流促消费,让观众以乐享非遗为起点,生发对非遗的情感和对文化的认同,同时也能为首都春节文旅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向“新”而行 金华非遗在路上续华章
元旦,2025新年启程,“诗画浙江”馆里“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浓,“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婺州举岩传递着春的讯息,金华板凳龙也有望在元宵期间赴京城亮相,展示“浙江之心 水墨金华”的人类非遗风光,助力非遗保护事业再续新篇。此外,龙泉青瓷、西湖龙井等浙江省其他非遗精品项目也与金华非遗创意联动,让非遗之美多重叠加、交相辉映,以丰富的传播形式、创新的表达方式,传承非遗的美,传播浙江的美,传扬中国的美。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如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周金富所说,“2025年是金华文旅的赶超发展年”,奋斗的号角已吹响,春天的画卷已展开,金华非遗这个刚获得“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团队已启程,在路上,向新而行,续写华章。(文/应和颖 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