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创排、制作、演出的舞剧《胡笳十八拍》在合肥大剧院上演。此次演出为参加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为人民绽放——国家艺术基金优秀剧目展演”。
舞剧《胡笳十八拍》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支持。该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重大历史与时代主题,其入选展演,不仅是对该剧主题立意深刻性与现实意义的肯定,更是将其树立为“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的优秀范例,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该剧讲述了历史上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传奇故事。蔡文姬不仅是一位通晓音律的天才,更是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融入文学,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舞剧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震撼人心的表演和对传统文化的精彩演绎,深深触动了在场观众。当展现蔡文姬坎坷命运与深沉情感的段落上演时,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沉浸在剧情之中。 演出结束后,场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观众们纷纷起立,向演员们的精湛技艺和全情投入报以长时间的热烈喝彩,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这场演出生动地证明了《胡笳十八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合肥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生动印证了该剧直击人心的力量。
鄂尔多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区,舞剧《胡笳十八拍》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据考证,蔡文姬在南匈奴美稷城(今鄂尔多斯地区)生活了十二年,与左贤王育有二子。该剧力图为这则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写下时代注脚,其着眼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宏大主题,以浓厚的地域风情和别致的人文色彩,深入挖掘胡汉文化的交融史,创作独具北疆历史文化意义的舞台艺术作品与文化标识,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团结和谐的美好愿景,让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切体会中华民族史观的悠长韵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舞剧《胡笳十八拍》创作团队围绕蔡文姬人生中的爱恨纠葛和其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贡献两条故事线,采用先抑后扬的叙事方式,将其一生的情感挣扎与坎坷经历融入剧中,透过蔡文姬在家国大义和骨肉离别前的个人选择,观照和诠释了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民族融合的执着追求,彰显了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将舞蹈艺术融入文化历史,将大历史背景下女性的身不由己、情感纠葛自然呈现在舞台上。带领观众沉浸式了解蔡文姬命运多舛的一生,引起热烈反响。
舞剧《胡笳十八拍》凝聚着主创团队和本地文艺团队的智慧与实力。该剧编剧罗怀臻是著名剧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执笔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总编导田壮曾任大型民族舞剧《热血当歌》编导,该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剧“荷花奖”。蔡文姬的扮演者为一级演员孙秋月,多次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民族的故事转换和视觉呈现是该剧的突出特点,艺术家们将通过对民族融合的认知,形成身体表达,用特色鲜明的舞蹈揭示出中华民族对于和平、友谊、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和理念。
据悉,《胡笳十八拍》自2023年10月首次搬上舞台以来,在全国巡演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入选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精品剧目演出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已在北京市、沈阳市、 厦门市、呼和浩特市等多个城市巡演达38场次,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让更多人领略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北疆文化神州行在全国出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