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最新要闻
文化惠民工程的立体化实践: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升级之路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5-09-26 10:59:44     【字体: 】    

台下掌声如潮,台上光影流转。台州市椒江惠民剧场作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亮眼名片,自2018年运营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精准定位、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满足多种文化层次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剧场年均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从单向“送文化”到培育内生性“种文化”的升级之路。

分龄定制:精准回应多元文化需求

面对多元化的市民文化需求,椒江惠民剧场实施分龄定制策略,让文化服务直抵人心。

银龄乐享计划:从观众到主角。剧场深耕传统戏曲市场,定期引进名家名角演出经典剧目,并创新推出“台州乱弹经典折子戏”进老街等活动,让老戏迷从观赏者转变为参与者、传承者,重温乡音韵味,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亲子文化盒:沉浸式启迪童心。针对青少年家庭,剧场打造“亲子文化盒”品牌。如联合台州市博物馆推出的原创沉浸式话剧《寻蟾记》,将文物故事戏剧化,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历史,使剧场成为生动的第二课堂。

青年文化实验室:激活城市创意。剧场联合青年剧团、高校社团,将《崇祯十七年》《风起大陈》等受年轻人追捧的剧目搬上舞台。同时探索环境式戏剧、沉浸式演出等新形式,打破传统舞台限制,实现演员与观众“零距离”互动,满足年轻群体的社交与体验需求。

跨界融合:拓展服务边界与效能

椒江惠民剧场积极推动文化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激发“1+1>2”的乘数效应。

文旅融合:开辟文化消费新路径。剧场将演出融入城市文旅发展,如端午推出“椒江食饼宴”文化体验,国庆在大陈岛策划“悟山海”实景演出,将剧场观赏延伸为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拉动区域消费。

数字赋能:突破时空限制。通过高清直播、线上点播、VR云剧场等方式,将优质演出资源送达更多观众。线上服务保障了文化惠民不间断,实现了服务半径的几何级增长。

社会参与:创新运营机制。推出“文化合伙人”计划,吸引企业、艺术机构等以资金、资源、内容共创等方式参与运营。同时提供“共享剧场”,为民营剧团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模式:商业与公益的良性互补

椒江惠民剧场探索商业演出与公益演出互为补充的模式,形成独特的“犄角”效应。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作为现象级演出,通过成熟运作吸引大量非传统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次,创下越剧演出“一票难求”盛况。其商业收入反哺公益运营,更培育了新消费群体,验证了传统艺术的市场潜力。

而“葭沚望戏·《梁祝》巡游记”则侧重文化普惠与传承,深入社区、老街,以低票价或免费形式让市民在家门口体验沉浸式戏剧,重温本地文化记忆。商业演出探索前沿、树立标杆;公益演出夯实基础、服务基层。二者相互支撑,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的难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未来展望:从“惠民”到“悦民”的品质升级

展望未来,椒江惠民剧场将在巩固现有格局基础上,重点挖掘和打造以“垦荒精神”为代表的文化IP,鼓励创新探索,保障普惠活动覆盖面,推动创作更多文艺精品。通过深化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内容供给品质,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惠民”,向满足更高精神需求、实现美好生活的“悦民”转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椒江惠民剧场又一次迎来热闹的夜晚。在这方百姓共享的文化天地里,商业活力与公益初心共同滋养文化生态。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迈向“悦民”新阶段,惠民剧场正以其立体化实践,书写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葭沚望戏·《梁祝》巡游记”

台州市椒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