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由浙江演艺集团出品,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话剧团制作演出的大型原创话剧《钱塘浩歌》在北京中央歌剧院隆重上演。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剧目,该剧成功亮相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以恢宏的艺术表达与真挚的情感力量赢得首都观众热烈反响。
9月22日,《钱塘浩歌》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市保利大厦酒店顺利举行。来自全国戏剧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该剧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研讨会由浙江话剧团副总经理、该剧制作人蒋宁主持。
在研讨会上,浙江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浙江话剧团总经理余斌代表主创介绍剧目创作过程,《钱塘浩歌》自2021年立项,历时四年,于2025年3月首演,并不断通过专家研讨、巡演和打磨提升,已在省内外取得良好反响。作品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浙江省舞台艺术重大主题创作揭榜挂帅项目等多项荣誉,并参加了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此次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剧目亮相北京展演并获得热烈反响,更加坚定了主创团队的信心。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专家们一致肯定了《钱塘浩歌》的历史意义与艺术成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专家按照发言顺序排序)
相较首次观演,此次演出更为精彩,整体品质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剧目聚焦茅以升这一人物,以话剧形式展现其形象,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创作。无论编剧、导演、舞美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展现了浙江话剧团的用心与实力。《钱塘浩歌》在主题选择和舞台呈现上都十分出色,凝聚了创作者们的诚意与定力,是浙话多年磨砺出的又一部好作品。
该剧以钱塘江大桥为切入点,让人联想到“科学的胜利”,主题价值重大;剧中历史人物表现是真实可贵的,摆脱了脸谱化的模式;剧中体现的建桥当中遇到的困难是真实的,而且是循序渐进的;群戏设置烘托了情节和主要人物,情感真挚;炸桥的情节是全剧的高潮,茅以升亲自把这个桥炸了,观众意想不到,这样的情节设置非常不错。
《钱塘浩歌》以钱塘江大桥为核心,将建桥与炸桥的历史串联起官员、军人和百姓的群像,展现了深厚的民族家国情怀。本轮演出较此前提升明显,编导用意突出,演员表演出色,舞美与灯光呈现完整到位,整体艺术水准很高。
话剧《钱塘浩歌》是为良心搭的桥,聚焦一代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抉择和风骨,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于桥之中,以双时空的叙事勾勒出来建桥、炸桥到复桥的历程,不仅是事件更迭也是一座心灵之桥的升起与涅盘。作品采用散文式叙事风格,融合戏剧动作与多媒体手法,完成了一座桥从肉身到灵魂的重塑。
《钱塘浩歌》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人物刻画为核心,特别是茅以升、曾养甫和叶启高三位主要角色塑造鲜明独特,形象生动,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持续关注并产生共鸣。戏剧巧妙地将人物性格与建桥事件融合,通过人物态度和状态展示事件,而非单纯聚焦桥本身,体现了导演李伯男在人物创作上的功力。
《钱塘浩歌》在题材选择上具有独特魄力与文化价值,通过钱塘江大桥的建桥与历史故事,生动呈现了浙江精神和文化传承,既体现科技创新,又凸显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作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历史事件的震撼,也让浙江精神在今天得以传递,彰显出务实创新的匠气、舍小保大的家国情怀。
浙江话剧团非常有艺术追求和自己艺术建设的独特思路,特别体现在对民国人物系列的创作中。《钱塘浩歌》中人物关系的塑造非常成功,是我国经典话剧中优良传统的继承。特别是茅以升与曾养甫的人物关系,写得非常巧妙,写得非常地道,写得非常有味道,值得我们去研究。
剧中茅以升及同时代人物刻画得真实生动,既保留历史质感,又展现人物复杂性与家国情怀;演出恢弘大气,导演在舞台画面美感、视觉呈现和大兵团调度方面表现突出,善于整合灯光、舞美设计等多种因素,形成强烈的戏剧感染力。
话剧《钱塘浩歌》是一部有深度、有温度、感人至深的优秀话剧作品,充分表达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的交织抉择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也是对当代社会责任的一种再思考。这部作品的宏大叙事和人物的情感表达,让我看到了主要人物的理想奋斗和坚守,更让我看到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和不屈的生命力量,展现出群像的人性光辉,将爱国情怀满满地注入到钱塘江大桥。
在最后的表态发言环节,主创代表余斌承诺,将认真梳理专家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调整打磨,使作品更加完善。
出品方代表,浙江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话剧《钱塘浩歌》总监制叶黎沼强调,剧目在过去半年中已有显著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后续应更好地将剧目与钱塘江大桥历史主题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及多种媒体形式精准传递文化价值,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从中央歌剧院的演出到专家研讨会的交流,《钱塘浩歌》不仅展现了浙江原创话剧的艺术水准,也凝聚起更多思考与期待。未来,《钱塘浩歌》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继续传递力量,激荡人心。
《钱塘浩歌》
话剧
出品人:周阿勇
总监制:叶黎沼
监制:余斌
制作人:蒋宁
主创表
编剧:陈国峰 胡瀚尹
总导演:李伯男
导演:刘昊 缪方韵
舞美设计:戴延年 陈继远
灯光设计:周正平 张寒冰
服化造型设计:尹玲 李小强
文学统筹:林巧思
副导演:魏鹏 王辰勋
作曲:于力
多媒体设计:王佳迪
道具设计:倪伟铭
灯光设计助理:高迪
演员表
茅以升:刘建福
老年茅以升:余斌
曾养甫:魏鹏
杜镇远:赵阔
罗英:郭冲/秦瑞川
戴传蕙:王荷
叶启高:陈文元/孙正鑫
王希濂:朴柏昱
丁教官:缪方韵
王德元:陈炯臻
张耀宗:陆小童
陈乾生:张屹辰
张慧城:赵恒毅
德元娘:徐嫦蔓
耀宗媳妇:沈陶然
乾生爷爷:王林
慧城未婚妻:孔晨阳
李老板:黄贝尔
张经理:陆小童
主持人:卢程程
参演演员:章格琳 邵婧 姚逸寒 周思铭 陈萧阳 王东博 王家琦 贾楠 谢鑫 刘万林 林渊源 兰彪 黄敬钰 郑曹坤 崔湛
职员表
舞台监督:陈驰
助理舞监:李莹
灯光操作:张寒冰
音效操作:潘兴欣
话筒操作:王自微
多媒体操作:刘博
化妆造型:李小强 郑佳苑
摄像操作:胡星光
吊杆操作:黄俊添
道具管理:倪伟铭
演出舞美团队:浙江话剧团舞美中心
宣传推广:陈芊
活动策划:陈含笑
宣传文案:林巧思 徐艳红
宣传拍摄:胡宸源
场记:徐嫦蔓 陈炯臻
剧务:秦瑞川 赵恒毅
宣传支持:一周文化
出品单位:浙江演艺集团
演出制作单位:浙江话剧团
联合出品单位: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
鸣谢单位:浙江歌舞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