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文物瑰宝
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文旅中国     2023-12-06 10:03:16     【字体: 】    

如何保护利用好工业建筑遗产,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12月1日至3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第二届换届会议暨工业遗产、城市更新两委联合论坛在江西省景德镇陶溪川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建设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论述与交流。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与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及北京水木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名城委工业遗产学部支持,特邀委员嘉宾及顾问专家等近300人现场参会。



工业遗产、城市更新两委联合论坛嘉宾合影

12月2日下午召开的工业遗产、城市更新两委联合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岩主持,中国建筑学会荣誉理事长宋春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景德镇市副市长徐辉分别作开场致辞。嘉宾们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无疑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陶溪川作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活化的杰出典范,秉持以价值特色为核心的理念以及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整体规划、全面整合、更新改造、环境塑造、业态植入等手段,凸显了文化内核,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活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文创产业发展升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兴钢作《新旧叠合》主旨报告,他结合项目实践,论述了在存量时代城市建筑更新中新旧交互、互成相生的互动生发关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翠坤作《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改造实践》主旨报告,以最小干扰的理念,通过实践案例阐述了既有建筑更新改造面临的结构问题及常见技术手段。这一环节由天津大学教授徐苏斌主持。

随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张杰作《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的城市更新》主旨报告,根据福州、景德镇和北京等地的项目案例,介绍了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保护传承与低碳绿色技术应用方面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作《普通改造》主旨报告,介绍了在北京通州未来设计园区项目实践中,对环境整合和公共空间设计以及建筑韧性能力提升的思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盛晖在《城市更新视角下的铁路客站设计与实践》主旨报告中,通过多个案例论述了城市火车站在存量时代肩负的城市空间盘活、人文记忆再生、社交活力重塑等城市更新使命;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毛大庆在《场景订阅、反向推送——基于文化驱动和消费场景营造的城市遗产活化实践》报告中强调,在城市遗产活化过程中,内容创作和场景运营是经营性建筑空间可持续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在《根源性》报告中,通过御窑博物馆等三个实践案例阐释了文化传统与当代建筑碰撞下的创作思考,并从根源性和创造性角度提出了自然建筑理论。这一环节由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刚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唐燕主持。

随后开展的圆桌对话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葛家琪、东南大学教授董卫、同济大学教授张松、清华大学副教授刘伯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林等嘉宾参与对话交流,就城市更新行动中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定位、工业遗产在国家历史文化空间体系建构中的角色、工业遗产与文物的关系、工业遗产核心价值判定以及项目精细化管理等议题进行讨论,向线上线下的同仁分享了经验,并对我国下一阶段的城市更新建设提出具有专业性的思考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圆桌对话由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主持。



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12月2日晚还举办了两委联合论坛更新夜话活动,活动由水木青运营咨询机构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魏炜嘉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张杰、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力以及部分论坛嘉宾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12月3日上午举办的论坛,上半场由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晓夫主持,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作《广州存量工业旧厂房微改造再利用实施探索》主旨报告,介绍了在广州市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来保障和激发企业在进行存量工业改造过程中的权益及动力的实践案例;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刚作《工业遗产更新中的价值逻辑分析》主旨报告,就工业遗产更新中如何梳理核心价值逻辑,更好地平衡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利益阐述了自己的分析、理解和实践;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哈静作《辽中南城市群工业遗产区域格局建构与共生机制研究》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的缘起、内容以及成果,并提出了成果应用的路径以及相关实践案例。

论坛下半场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总规划师李海涛主持,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孙永生作《城市更新中的工业遗产保护实施路径》主旨报告,介绍了十年来在广州规划系统范围内如何以土地资源管理为抓手,依托城市规划管理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实施;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张钰曌在《陕西工业遗产价值特征与保护策略研究》报告中,对陕西省工业遗产的核心特点进行了深度挖掘,并提取其中的价值特征,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筑境设计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娄春雪在《价值规律研究进行时——肌理改变视角下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报告中,以肌理改变为切入点,提出工业遗存的四种保护利用策略,力求与城市差异化职责、功能诉求、价值全问题形成联动,实现更新价值。

随后的圆桌对话中,福建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梁章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徐磊,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陈纲,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产业园区研究中心主任廉毅锐等嘉宾,围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创新性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并就如何在实践中寻求以保护为基础的设计创新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话活动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刘弘涛主持。

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紧密团结广大建筑学界的科技人才,积极搭建行业内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艺术设计、建设实施、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事业快速发展。此次活动期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第二届换届会议于12月2日上午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孟璠磊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发表致辞,第一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伯英总结了第一届学委会的主要工作。此次会议进行了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及党支部的选举,经过现场投票选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当选为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葛家琪,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翠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讲席教授徐苏斌,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鹏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曹永康等104人当选为委员,董一平等30人当选为常务委员。此外,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岩任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孟璠磊、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冰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弓、北京水木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魏炜嘉任副秘书长,张杰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张弓当选为党支部副书记,魏炜嘉当选为党支部委员。



修龙理事长为主任委员张杰颁发证书



修龙理事长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本文图片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