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文物瑰宝
山东德州:分级分类加速推进“先考古、后出让”
来源:文旅中国     2023-12-07 09:58:54     【字体: 】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针对考古基础薄弱的工作实际,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帮助指导下,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将文物分布区域分为一二三级分级分类考古勘探,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发展。2023年,德州市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地块149个,其中一级地块以勘探为主共34个面积175.21万平,二级地块共74个面积676.09万平,三级地块以调查为主共41个面积345.11万平。据不完全统计,适用分级结果,以上二三级地块累计节约资金62%以上。

坚持先行先试。围绕“用最小投入,实现最佳工作效率”的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用时4个月,202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文物分布区分级,并召开德州市文物区域分级专家论证会,分级结果获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有关专家的认可。

实施精准分类。根据德州历史沿革以及地下文物分布状况,全市区域以大河、大路为界,精准划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分布区并实行动态管理。明确占地2万平方米以上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一级文物分布区内原则上应进行考古勘探;二三级文物分布区内先进行考古调查,对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实施考古勘探。

强化成果运用。转变工作思路,将考古工作由之前占地2万平方米以上全部考古勘探变为“分级分类”考古勘探,加强考古精准性,提高考古工作效率,节约政府资金投入。经测算,按照文物分级结果打包开展考古工作,二级文物分布区适用分级结果可节约资金约79.4%、三级文物分布区适用文物分级结果可节约资金约90%(以100万平方米地块为例),推动全市文物分级结果实现“复利效应”。

同时,德州市强化部门联动,解决“工作合力”问题。

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与自然资源、财政、审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联动运行机制。将考古评估事项列入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召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联席会议,分期分批推进考古前置工作。根据考古勘探结果,及时将土地出让意见函告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坚持审管联动,审批部门及时推送审批结果,推动考古事中事后监管无缝衔接,形成考古工作合力。

实现数据共享。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建立文物区域分级管理系统,全市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分级结果数据落图展示,叠加道路、水系和天地图服务,实现文物点数据信息实时查询、更新,并将文物区域分级管理系统在德州市政务云平台委托管理,推动实现全市文物区域分级一张图管理,有利于高效快捷开展考古前置工作,工作做法走在全省前列。

强化督导检查。按照全省安排部署,严格做好考古前置全流程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全过程监管的通知》,建立考古工作开工报告、资质核查、重大发现报告、督导检查等制度,定期对考古工地进行巡查检查,严格查验布孔标准、探孔深度等,对勘探工作不达标、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由“被动跟进”向“提前完成”转变。同时健全考古工作档案,确保各项考古工作科学规范。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州市通过推进实施考古前置,全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分级分类精准开展国有土地考古工作,有效破除了制约建设项目落地慢的体制机制障碍,既提前发现保护地下文物,又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构建了“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环境,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保护文物、在文物保护中发展经济。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