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文物瑰宝
“先考古、后出让”缺不了也急不得
来源:文旅中国     2023-12-12 11:22:57     【字体: 】    

国有土地出让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山东等地积极探索,过去几年在队伍建设、资金保障、流程优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避免施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坏、助力全社会提升遗产保护意识,作出重要贡献。

以前,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对比现在有很大差距。加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一些施工单位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工地区域的考古,向来是抱有“警惕”的心态。更有甚者,在施工期间挖出文物,怕耽误工期,干脆“就地掩埋”或者蓄意破坏。

保护文物,是每一位公民、每一家单位的法定义务。上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怕麻烦”的心态作祟,担心考古工作耽误工期。

让各个方面能真正扛起保护文物的重任,硬性法律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也要人性化一些,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考古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基于这种考虑,多地推动“先考古、后出让”理念落地,将工作干在前,给施工单位减轻压力,得到建设项目相关方的认可。

但是在个别地方,关于考古的一种急躁心态仍在蔓延。突出表现在,即使当地文物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财政部门、行政审批部门等已经作出系列努力,将流程优化再优化,步骤减少再减少,但是施工单位依然不满意,依然认为“太慢”。在他们看来,对几万平方米的工地进行考古,似乎应该像“开着拖拉机耕地”一样,一上午就完事。

暂且不说目前各个地方都没有充足的考古人员力量。即使人员不缺,考古工作也要考虑季节因素、天气因素、设备因素等等。此外,考古工地的审批、相关手续的完善,都是需要相关部门认真仔细讨论之后再做决定。考古是一项用科技手段拨开历史迷雾的细致活儿,其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层层剥离泥土之后带来的收获。倘若跟放炮一样,一下就烟消云散或真相大白,那考古就失去本身的价值。

总而言之,“先考古、后出让”是一件缺不了也急不得的事。在目前的背景条件下,文物等部门应当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破除一切壁垒,加速政策落地,提高考古工作效率。而施工单位等,也要多一份耐心,学会换位思考。盖楼是急不得的事,考古的道理亦然。

(图片由苏锐拍摄)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