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带来的高甲戏《怒海孤忠》作为福建省第二十九届省戏剧会演的参赛剧目将首次亮相第九届福建艺术节舞台。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陈化成之于厦门,是近代不朽的丰碑人物,他磊落山川之气,振士气而立国威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后人。2022年是陈化成殉国180周年,也是这一年,关于这个题材的创作成了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的重中之重,并推动该剧入选2023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和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对于英雄题材的创作,切入点尤为重要,一度酝酿创作的同时,二度的考量也同步进行。剧团团长吴晶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导演韩剑英,她试图从创作伊始让编导同时介入,为一个故事的最终完美呈现起到一度和二度创作上的思想统一。写任何一个戏,都是编剧发自内心想要表达的想法。导演韩剑英表示,编剧是决定故事走向的人,他鼓励跳出窠臼的英雄写法,不拘泥于任何以往样式的文本表达。对此,编剧黄相平深入英雄故里采风,阅览相关史料,请教该剧特邀的文史顾问何丙仲先生,从大量史籍中提炼出“孤忠”二字,作为文本英雄形象的概念,以陈化成驻守吴淞口时,一场突然的火药局爆炸的记录中切入,描摹整个时代,层层剥笋,刻画这样一个不屈不挠却又注定失败的悲壮英雄。
《怒海孤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民修筑起海塘炮台,本可扼守吴淞口以拒英夷,不料炮台落成之日,火药却离奇爆炸;大敌压境,朝廷又有“夷人就抚,海防可撤”的传言。心有不甘的陈化成决心拨散迷云,一查到底。随着他剥丝抽茧勘破真相后,却发现整个时局已然千疮百孔。虽未开战,英雄已然腹背受敌。最后一战的炮台上,陈化成决然慷慨赴死。
该剧以高甲戏为舞台呈现样式是最为合适的。高甲戏是闽南的戏,是发源自民间的戏,它的表演样式在全国剧种中独树一帜,充分展现了闽南人民顽强、不服输同时又乐观达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剧种特色与英雄风骨交相辉映,“大气戏”的风格呈现契合那个百年未有之变的时局风云,敢于自嘲和讽刺而蜚声闻名全国的丑角表演又能完美塑造剧中背离于英雄的各式人物。《怒海孤忠》正是如此,以独特闽南风味的做法,来打造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英雄形象。该剧也邀请来著名高甲戏作曲家叶正萌指导,由剧团优秀青年作曲黄娇玲担纲音乐设计,保证了在音乐创作上与剧种和剧目理念相一致的风格统一。其唱腔尽显剧种精髓,声腔明朗而不失悲忍。而舞台上的人物设定行当齐全,既有突出唱、念、作的老生陈化成、青衣陈夫人,也有净角牛鉴,以及丰富多彩的高甲群丑争辉,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演,多种手段相结合,在展现波澜壮阔历史事件的同时,又深入刻画出陈化成的内心情感世界。
该剧旨在讴歌英雄,讲好本土故事,将鸦片战争中那一段血与火的岁月,以一个花甲的老人最后岁月,提取其高光时刻的断章华篇。剧目一经推出,受到了陈化成直系五代孙——著名作家陈慧瑛的高度肯定,她评价该剧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歌颂民族英雄的巨著,看后非常感动”。在赴福州前的厦门首演现场,也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如今走向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该剧回顾那段屈辱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英雄慷慨激昂的丰功伟绩,弘扬历久弥新的自强精神,这是一个民族思想上的重要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