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艺术中国
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圆满完成首次试演 突破自我 挑战极限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4-12-08 09:34:58     【字体: 】    

引子:谨以此剧致敬所有让贵州实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巨变的引领者、决策者、推动者、支持者,更要献给以英勇无比的勇气参加路桥建设施工的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

12月5日晚,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出品,贵州省杂技团制作演出,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在六盘水凉都大剧院完成首次试演。据悉,该剧将于12月12日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作为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亮相,12月19日-20日于重庆金源艺术中心,12月24日-26日于广西杂技剧场进行省外试演。

近年来,贵州交通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国仅有的几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之一。作品《脊梁》用杂技“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对贵州省艰苦奋斗谋求“大交通大发展”所进行的一次艺术表达,展现出贵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家乡建设、振兴家乡经济的奋斗史,通过杂技剧的表演形式,把贵州人民“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呈现给大众。该剧入选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杂技类作品、贵州省文旅厅2024年“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项目。

剧情梗概

少年关东方和白小云不仅在青梅竹马的感情中成长,而且心里都有想走出大山的梦想。

一心想改变大山贫穷面貌的侗族寨佬、关东方的父亲“老满”,多年带领村民们开山修路,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在老满向绝壁“腊子崖”进攻的村民们壮行的酒宴上,他再次表达了打通腊子崖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的决心,同时他要让年轻人学习新的开山技术,于是送白小云去路桥学校学习筑路技术。

然而在带领乡亲们开山修路的过程中老满不幸遇难,只留给关东方一根象征家族开山修路传承精神的腰带。恰遇“筑路大军”开进腊子崖,关东方毅然带领小乌江和众乡亲,继承老满遗愿,加入路桥建设大军,成长成为路桥建设“攻坚队”队长。

多年后,关东方遇见了已经是女工程师的白小云。他们夜以继日,同战艰难险阻,历经生死考验,完成多个路桥建设重大工程,突破了技术难题,收获了天渐变通途,他们的爱情也在艰苦卓绝的筑路架桥经历中升华。

然而,路桥的建成之时也是他们分离之时,因为还有更多更难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贵州的路桥建设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沃土上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人生理想和人间奇迹。他们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以及生活在大山外的人们心中奔涌着从未有过的自信与自豪——万桥飞架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该剧自立项以来得到国内第一方阵专家团队的亲临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该剧也是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和贵州省文旅厅2024年“黔山贵水总是情”一一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项目。在省内外专家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贵州省杂技团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杂技各专业行当人才培养,竭尽全力地打造杂技精品。

本次剧目创排在已有节目《空竹》《蹬鼓》《车技》等的基础上新创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贯穿于“梦出腊子崖”“冲破拦路虎”“邂逅断层山”“勇跨乱风谷”“与娘亲诉说”“遇险见真情”“庆功话离别”等七个章节中,达到让杂技叙事、让杂技叙情的效果,把“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呈现给观众。

贴近实际、扎根生活、深入群众,用心发现美、用情表现美、用力传播美,一直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杂技剧《脊梁》的创排是坚持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聚焦新时代贵州交通建设成就,以最能表现“脊梁”的魅力和张力的杂技艺术形式,创排我省首部现实题材杂技剧《脊梁》,就是想用更能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艺术形式,讲好新时代的贵州故事,向世界展现奋斗的贵州、发展的贵州、自信的贵州、开放的贵州。

根据安排,该剧还将赴重庆、广西南宁进行试演,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以及观众各方意见后,对剧目进行加工提高,使之内容更详实,情感更充沛,技巧更熟练,让该剧成为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和更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优秀剧目,并计划在明年五一假期前进行正式公演,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试演信息

扫码即可购票

贵阳场

| 演出时间 |2024年12月12日 19:30

| 演出地点 |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

省外场

重庆站| 演出时间 |2024年12月19日-20日 19:30

| 演出地点 |重庆金源艺术中心

广西站| 演出时间 |2024年12月24日-26日 19:30

| 演出地点 |广西杂技剧场

(省外场次购票请关注当地剧场)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