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愿年年人月双清
——纪念何香凝诞辰145周年艺术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5月5日
开幕时间:2023年12月21日(周四)16:00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1-3展厅)
展览总监:蔡显良
策 展 人 :易东华、房 桦、周锦嫦
展览统筹:程 斌、樊 宁
行政统筹:林 帆
展览事务:余湘智
公共教育:骆思颖
媒体宣传:赵 越
展示设计:良 风
“愿年年人月双清 ——纪念何香凝诞辰145周年艺术精品展”将于12月21日16:00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近代中国,何香凝先生既是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也是艺术家。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先生一生的创作始终与中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使得先生的画充满了“斗争之意”,同时也彰显出先生的人格以及“画高人寿”“人月双清”的特点。今年是先生诞辰145周年,我馆为此特别策划了何香凝艺术精品展,本次展览除馆藏精品外,也向天津博物馆及中国新闻社商借了珍贵的作品及历史文献。以此呈现何香凝先生重要人生节点和历史事件中的书画创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回望双清”,去感受先生高贵的人格魅力及文化艺术精神。
廖承志 书法 29·5×20cm 纸本 197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一 人生最重是精神
(1878—1929)
何香凝原名何谏,祖籍广东南海。1902年冬与丈夫廖仲恺赴日留学,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学习。1903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位女会员。后由于革命原因,先生留学美术并专攻狮、虎动物画。19世纪末年,中国历经史上罕有的巨变,山河飘摇、烽烟不断。何香凝笔下的雄狮、猛虎与国之觉醒、奋起斗争的时代思潮相契合。革命志士之间的受赠与传播,使得先生的狮、虎作品特具时代精神与传奇色彩。
何香凝 马 111×41cm 绢本设色 191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无题
一九一〇年前后,何香凝
故国经年别,求学走他邦。
驱除鞑虏贼,还我好边疆。
重游大庾岭
一九二七年北伐途中,何香凝
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
梅兰菊竹同时会,羡却庾山独占魁。
有感
一九二六年三月,何香凝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无题
柳亚子
嵎负俨然百兽尊,深山藜藿护温黁。
中原今日多狐兔,广武源头泪暗吞。
何香凝 月下小景 80×38cm 纸本设色 192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二 我等雄心且莫灰
(1929-1936)
一九二零年代,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府日渐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先生对此悲愤交集,坚决与南京政府决裂。她与友人组成寒之友社,吟诗作画,以松、竹、梅等为题材抒写胸中积愤,画风苍劲有力。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寓意,在传统中国画中梅、兰、竹、菊等题材象征着君子品格,多受文人画家所钟爱。何香凝先生的“松、竹、梅”等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何香凝先生自己的精神品格。此外,何香凝先生还与经亨颐、柳亚子等人诗画合作,隐居白马湖畔,以自身行动和手中画笔抨击时弊,支持中国革命事业,抒发抗日救亡之情。
何香凝、陈树人、经亨颐、方介堪 牡丹兰柳 130.5×68.7 cm 纸本设色 1929年
天津博物馆藏
“一湾新月”
1928年夏,何香凝第一次游览白马湖,在白马湖畔给李烈钧回信叙说对国民党中央二届五中全会的看法,并写诗明志:
一湾新月流水声,白马湖中万里明,
避世莫愁无插足,人间天上有双清。
已碎湖山恨无穷,烟笼江水雾笼空,
半亩蔬园宜避世,双清楼外满山松。
莫言冷落在山家,胜却都城过眼花,
九十春光留不得,高松何用羡繁华。
何香凝 梅竹石 106×34 cm 纸本设色 现代 天津博物馆藏
写画
一九二九年,何香凝
画就丹青凭寄意,元龙霸气未曾销。
泪珠色较银碟赤,破碎河山岂易描。
宅址乔松
一九二九年,经亨颐
宅址乔松预入图,今秋此处有吾庐。
愿君再写门前景,红树青山白马湖。
题经亨颐、何香凝合作岁寒三友图
一九三二年,柳亚子
炯炯长松不世姿,罗浮消息证南枝。
可容添我成三友,劲节虚心洵足师。
何香凝 萱草 80×33.2cm 纸本设色 现代 天津博物馆藏
三 收复河山定有期
(1929—1948)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里,何香凝先生不仅以手中画笔维持自身生计,抒发革命情怀,还依靠举办展览义卖作品支持抗日战争事业,救亡劳苦大众。梳理何香凝先生的社会及艺术活动,尤其是1930年代在上海、南京多次组织义卖救国书画展览。通过作品、文献及图片等方式,展现何香凝书画抗战的爱国行动。
感赋
一九三一年,何香凝
萧萧叶落雁南飞,万里飘零故国归。
八载中原前后事,教人回忆泪沾衣。
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 松·竹·梅 143×47.4cm 纸本设色 1936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回国后拟组织救护队,从事工作,但此事需用经济甚多,拟届时开一书画展览会,将向存书画出售,以作此项费用。足下如有暇,请即书就屏幅多张,俾收多多益善之效。”
——何香凝,1931年《致上海友人函》
(一)欲谋男女平等,必先尽忠国家力求义务之平等
(二)遵守总理遗嘱、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三)本人此次来京举办画展,定二十日开幕,以笔润所得充救济之资本,并谓国难日益严重,愿诸位尽忠国家、努力奋斗。
——何香凝,1936年11月15日《西京日报》
四 锦绣河山无限好
(1949—1972)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先生心境欢快,作画不辍,画风豪放开朗,梅枝坚挺有力,反映着何香凝先生一生的朗健情怀、性格。工作之余,先生与北京、上海、杭州地域的艺术家有着广泛的交流。何香凝先生是继齐白石之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职务,为新中国初期和平事业、文化事业、美协工作、侨务工作做出具体的贡献。
欢迎归国侨胞庆祝建国十周年
一九五九年,何香凝
跋涉归途视察中,十年万派共朝宗。
光辉月照侨乡户,家国繁荣建设功。
勉归侨
一九六〇年,何香凝
宝岛黄金地,种植必优先。
生产大跃进,努力种肥田。
热带经济物,栽成绿化村。
工农渔牧副,干劲一心连。
人民公社好,勇敢志冲天。
为国增财富,儿孙享万年。
何香凝 冰雪暖于棉 130×66cm 纸本设色 195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郭沫若:
一九五四年三月一日
“何香凝先生对中国革命之贡献,人所共知。先生工国画,气韵生动,魄力浑厚,画材无所囿,翎毛、花卉、山水、动物,无适而不可。然,先生不以此弋名,亦不以此侔利。其作画,善以效法自然,陶写性情,而推动革命者也。国有大役或康荒,先生恒出所画醵金,以事资助。国蒙其利,民受其福。革命乃高度之艺术,先生之革命事业与艺术活动,合而为一,非偶然也。后之俊秀,于此取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