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综合资讯
星火终成燎原之势——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4-11-01 07:59:09     【字体: 】    

为全面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井冈山精神具体化、时代化、标志化,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擦亮红色品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志愿活动,扎实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宣”出特色、“讲”到实处。既保证了宣讲有高度,又确保了宣讲接地气,让广大人民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有兴趣,收到了“事前预热、事中教育、事后提升”的多重功效。

一、问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凝聚、提炼和升华,是一种具有磅礴伟力、永恒教育价值并且能够穿越时空的标志性红色精神资源。随着近些年来井冈山精神宣讲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面临着“理论宣讲形式单一”、“宣传载体不够丰富”、“机制保障难以到位”、“人民群众期待更高”等一系列问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如何开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二、主要做法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上级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精准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将“党言党语”转化为“青言青语”,打通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可以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进行了相关有益探索。

一是云端招募、精准选才,培育“专业化”宣讲队伍。主办单位向全国高校遴选1000支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每支团队招募十名志愿者,举办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有来自全国各地650所高校的1615支团队提交了申报材料。我们对所有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遴选出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

我们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把全国大学生中的优秀人员纳入宣讲队伍中来,形成有特色的懂宣讲、会宣讲、爱宣讲的的宣讲队伍。按照“党员带队、团员强队”的原则,精心培育大学生宣讲团队有热情、有温度、有特色,让宣讲团在“身临其境”学习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中产生共情。指导宣讲团精心打磨宣讲稿和优化课件包,聚焦“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三个问题,用好“菜单式”、“靶向式”、“体验式”三种宣讲形式,推进精神宣讲“入脑入心”。

二是主题鲜明、精准灌溉,打造“体系化”宣讲主题。宣讲前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以此确定和调整宣讲主题。宣讲对象不同意味着理解能力有差别,同时对宣讲内容和宣讲方式的期待就不同。尽量做到按需定制,量身打造宣讲主题。其中,党员群体一般理解能力较强,想要学习了解理论和知识的意愿较高;普通群众则更倾向于了解和接受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知识。当然,所有的宣讲主题重点是依托“红色”井冈山、“绿色”井冈山、“活力”井冈山革命资源,围绕“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开展系列宣讲工作。

“红色”井冈山是围绕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概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用好井冈山珍贵革命文物和历史遗址,体现井冈山的历史纵深感、理论厚重感、时代现实感;“绿色”井冈山是利用“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资源禀赋,讲好井冈山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处景观景物,充分展现飞瀑流泉、苍茫林海、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融“雄、险、幽、秀、奇”为一体的生态绝美画卷;“活力”井冈山是侧重井冈山形象靓丽的图片、积极奋进的音乐和条理清晰的视频,以风光片和宣传片的形式着重推介井冈山的“4+1”工作思路,即持续打好工业突围战、旅游保位战、乡村振兴攻坚战、城市建设阵地战及深化社会市域治理,打造宜居宜人、文化文明、共富共享、创新创业的井冈山。

三是围绕重点、精准守擂,建设“多样化”宣讲平台。我们充分认识到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和浸润人心的强大作用,将传统故事和文化精神作为宣讲重要内容。通过在宣讲中增添历史传说、红色故事、名言警句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思想精髓融会贯通,让宣讲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红歌颂旧址,党魂绘井冈,唱红色歌谣,认革命旧址,颂无畏之诗,绘党史之魂……宣讲团队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再现井冈山精神,结合社区宣讲、影片观影、问卷调研、知识竞赛、主题党日、经典“悦”读、学习研讨等“线上+线下”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井冈山的历史渊源、革命背景、红色文化,宣传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井冈山的历史,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磅礴伟力。

至今,宣讲团队努力扩大宣讲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对“井冈山精神”进行精加工让其变得富有“真理味”、“百姓味”、“时代味”;发挥精神宣讲的政治性、针对性和建设性,让井冈山精神入家入户、深入群众。围绕井冈山精神的相关内容,将其融入快板、歌曲、戏剧,变单一宣讲为“生动说唱”,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精心设计不同方式,动态开展网络直播宣讲,在线上布局造势中“连麦宣讲”,让精神宣讲“触手可及、点开即看”,推动“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与宣讲场景相互结合,把文化阵地打造成“宣讲课堂”,推动“学思悟践”和“情境实践”融为一体,使党员、干部、群众能够进行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让井冈山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坚持不懈、精准延续,形成“常态化”宣讲模式。此次活动中,我们借助外部资源充实宣讲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和政策、落实经费投入。根据宣讲工作实际,出台一些可操作、易操作的政策制度,为宣讲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应有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统筹安排宣讲工作,从容应对,绝不草率行事,尤其是正确处理好“管当前”和“管长远”的关系,力争形成各级单位具体负责、社会组织协作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截止现在,这次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活动已开展宣讲上万场,上万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覆盖近百万余人次。

活动意义重大,近年,我们招集了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今后我们打算走进各大院校,开展互动宣讲,不断把宣讲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重视宣讲效果的反馈,将人民群众听不听得明白,喜不喜欢听作为评价宣讲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电话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受众信息,不断调整宣讲主题、完善宣讲内容、改进宣讲方式,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实践成效

新形势下,“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以其新颖的形式、鲜活的内容、丰富的内涵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在探索实践中,我们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提高精神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井冈山精神宣讲的“最强分贝、最大成效”。《人民日报》、人民网、中新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国共青团》《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教育在线》及各省、市、自治区主流媒体对“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宣讲活动遍布全国、受众面广、参与人数多,取得较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创新实施项目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化运作。在资源支持方面,井冈山管理局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协调主办单位负责向团队提供宣讲资料、志愿服务工具包、特色课程、实践场地等长期支持;在宣讲安排方面,坚持分众化,围绕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面向团队所在学校、周边社区、街道、农村及青年之家阵地、基地等开展宣讲;活动形式方面,各团队做到“三个一”:开展一组主题宣讲。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始终,以井冈山精神为主要内容,采用公开演讲、主题团日、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讲。每支团队宣讲不少于10场。每支团队录制一个展示宣讲风采、体现宣讲成果的宣讲视频。每场活动结束后,填写活动基本信息并上传1张活动照片。全部活动结束后,提交一份1500字左右的工作总结;激励措施方面,通过以赛育苗、实战练兵、考核激励、高校培训等措施,扎实推进精神宣讲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井冈山将从千支志愿宣讲团中选出百支优秀团队,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截止目前第一期优秀团队已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创新培育宣讲队,创建了生动宣讲的品牌团队。主办单位筛选、培育、孵化,打造推得出、叫得响的大学生宣讲团队。“千支队伍万名大学生宣讲井冈山精神”项目得到了各地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50所高校、1616支团队提交了申报材料,报名大学生15513名。最终共遴选出1000支志愿宣讲团、10000名学生参与,覆盖高校635所。井冈山以项目为依托,建立宣讲队伍信息“万人库”,统一为宣讲人员定制宣讲服装,配发宣讲旗帜,增强宣讲责任感,邀请宣讲专家远程授课,提升宣讲水平,积极培育扶持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并采取“点餐+配餐+送餐”的模式抓实精神宣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截至目前,录取的千支志愿服务队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10个市、1250个区县,累计为995671人开展了“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各高校平均每位学生服务时长24.12小时,平均出勤率86.7%,展现了PPT演讲、知识竞赛、视频拍摄、文艺表演等活动形式,遍及社区、学校、街道、城市、农村等服务场所。

三是创新运用新技术,搭建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创新运用新技术,以“情景交融”、“空中连线”等方式,实现面对面释疑、心贴心交流、实打实点拨,全面形成“随处而讲、随时可听、随心互动”的最强声势,打造集“研、学、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红学习地”,引导广大群众跨越时空交流学习思考与感悟,掀起井冈山精神学习热潮。如,以“现场进行式宣讲+扫码云端听宣讲”的形式,实现“双向”选择,贯穿全时段,激活全场景,用足全要素,使“课堂式”宣讲升级为“沉浸式”感受,为精神教育提供专题化、融入式体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穿梭时空、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接受井冈山精神的熏陶和滋养。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深挖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凝聚大学生力量,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饱满的情感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红色故事“新讲法”、红色歌曲“新唱法”、红色课堂“新上法”等宣讲特色,有效提升了宣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宣讲真正“活起来”、“燃起来”、“火起来”,营造了“人人都是井冈山精神学习者、人人都是井冈山精神宣讲员”的良好氛围,为奋力将井冈山建设成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贡献了积极力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传教育科科长罗建梅)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