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综合资讯
时空交织的瑰丽诗篇——评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叶小纲英雄三部曲”音乐会
来源:万山红文旅网     2025-09-24 06:41:02     【字体: 】    

金秋之夜,在我们期盼已久的周末乐季音乐会中,深圳交响乐团以非凡的洞察力,精心策划,精选并演绎了当代重要作曲家叶小纲教授创作生涯中的三部作品——叶小纲英雄诗篇三重奏。这是跨越不同历史阶段的扛鼎之作,对观众而言,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邃的精神漫游。

走进深圳音乐厅,让我们得以从叶小纲的三部作品,领略一个有着纵横纵深阅历的交响世界——《粲然西凉》这是1983年的叶小纲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弦乐间迸射出的是青春进取的熠熠才华;《最后的乐园》也是他的毕业作品。只不过这是1994年的作曲家,已经站在了地球的另一端,伊斯曼音乐学院,在接受了西方世界的文化艺术薰陶之后,他的人生有了质的飞跃。他透过音乐去洞悉人生,跃上了哲学高度,也有了深刻的生命感悟。在经过东西方文化对比中,他得以艺术境界的灿然升华!这是高屋建瓴的视角,是站在世界高处挖掘中国传统的民间营养,从安徽民歌中找到灵感。既表达出内心愉悦,又不乏终极悲情的哲思,这便是人生乐园中“最后”的概念与生命折射。

第七交响曲《英雄》(2021年),是中国文联的委约作品,这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上下半场的三部作品,清晰地窥见一位中国作曲家如何将个人生命轨迹熔铸于交响乐的宏伟叙事,完成其艺术灵魂从“寻根”到“悟道”的三次伟大飞跃。

叶小纲是个视野开阔,哲思深远的作曲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以先锋派音乐扬名乐坛。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许多文学艺术家都一窝蜂去拥抱西方的艺术流派。可贵的是,叶小纲没有盲从于喧嚣,而是在留学伊斯曼音乐学院时,依然潜入中国古老的传统研究中,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感叹,他那么年轻时就有如此见地,如此坚持跨越东西文化,从而,他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均有了不凡非响的意义。

解析一下他的三部作品:《最后的乐园》,这是东西方文化的诗意融合—— 进入90年代,叶小纲的创作步入一个更为内省与成熟的阶段。《最后的乐园》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是其“东方意境现代化”的典范。创作灵感来自于安徽民歌。但表达的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挽歌式的情怀。作曲家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技法展示,而是将中国音乐的线性旋律思维、独特的音腔韵味与西方交响乐的丰富织体进行了天才般的融合。

接下来是《粲然西凉》——属于青春的磅礴宣言(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叶小纲早期的作品,宛如一部青春的史诗,充满了探索的锐气与磅礴的想象力。叶小纲以其精湛的管弦乐配器技法,构建出一个无比开阔、充满动态张力的音响空间。音乐中既能听到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深刻影响,如复杂的不协和音块与强烈的节奏对冲,亦能感受到一种属于东方的、对宏大宇宙观的向往与追寻。

本场音乐会的另一大亮点是担纲独奏的小提琴家柳爱莎,她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RCM)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曾获多项国际大赛桂冠。她深邃的表现力和创新的诠释,加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奏技巧,使她无可争议地跻身当今世界顶尖小提琴家之列。此番他与深交是首度合作,却表现亮眼。其演奏兼具细腻情感与惊人技巧,旋律婉转凄美,如同一位行吟诗人,在乐队营造的、色彩斑斓的奇幻音画中穿梭、诉说与追问。深交与独奏家的配合水乳交融,极好地平衡了作品的戏剧性与室内乐般的细腻感,展现了叶小纲艺术生涯中期的文化自觉与诗意升华,标志着其个人风格的真正确立。

下半场是重头戏:第七交响曲——《英雄》。这是部有着深刻启示的哲学诗篇。 时间步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叶小纲的创作抵达了更为深邃高远的哲思境界。他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时代英雄。第七交响曲《英雄》共有四个乐章,作品以宏大叙事,诠释英雄主义的崇高与悲壮。乐章间主题动机层层推进,展现作曲家胸中对人性光辉的深刻诠释,谱写了时代壮阔诗篇。古今书写《英雄》的交响作品并不鲜见,然而,叶小纲自有个人的风格,在感叹他的勇气与魄力之时,也为他的“英雄”超越了早期技术性的探索和中期的文化融合,直接叩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而赞叹。他由个体感受进入到了上帝视角,进行了关于生命、存在与超越的宏大主题叙事。音乐语言返璞归真,变得极度凝练而富有内在张力,管弦乐色彩服务于深邃的情感表达与哲理沉思,人声与乐队的交织宛如一场灵魂的对话。他的创作之路越走越辽阔,他的交响织体也越来越丰饶瑰丽。

担纲本场指挥的是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吴怀世先生。他被《Tatler Asia》誉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新生代指挥翘楚之一”。现任伦敦爱乐乐团、荷兰广播爱乐乐团及首尔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在香港本土,吴怀世作为香港管弦乐团常任客席指挥,多次执棒乐季音乐会及“星空交响音乐会”,并屡次临时代替音乐总监梵志登执棒获得业界盛赞。他不仅深谙西方古典音乐传统,也热情致力于推广亚洲作曲家。他多次指挥过叶小纲的作品,因此,他指挥起这场音乐会驾轻就熟。他在灵动的手势间,让深交各声部精准捕捉到了叶小纲作品中的这种二元性,弦乐部如潮汐般涌动,铜管部发出金石般的铿锵宣言,完美再现了青年叶小纲站在时代前沿,渴望打破界限、确立自身艺术特色的雄心壮志。这让人联想到高行健的《当代小说技巧初探》在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力,那是划时代的先声。

从《粲然西凉》的开拓呐喊,到《最后的乐园》的诗意栖居,再到第七交响曲《英雄》的家国情怀、宏大叙事,叶小纲用音乐完成了从“向外探索”到“向内追寻”的精神成长史诗。这三部作品,恰如他艺术生命的三座灯塔,照亮了中国当代交响乐发展的一个独特而卓越的路径:即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母体,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世界多元语汇,最终指向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哲思。

感叹:深圳交响乐团本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叶小纲个人创作生涯的一次精彩回顾与致敬,更以他们富有层次、细腻且充满力量的演奏,成功激活了乐谱中的时空密码,完成了一场跨越四十年的“交响对话”。这充分证明了,伟大的音乐既是个人心灵的独白,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悠扬回响。(乐 境)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