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是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9月24日,2025年浙江台州市区进修一班(第2期)全体学员以案例为切入点,从“千万工程”谋划、部署到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探寻党员、干部如何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影响政绩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组学员代表丁琦认为,影响政绩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包括干部政治素养、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二是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方针、学习教育、工作机制、生活环境等。党员干部应当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政绩观的意义或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学员代表林小辉认为,“千万工程”所诠释的正确政绩观,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什么是真正的好业绩、如何创造好业绩”这些根本性问题。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政绩,是那些惠及长远、造福人民的“潜绩”与“实绩”。树立和践行这样的政绩观,我们才能一步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如何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第四组学员代表叶荣杰认为,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根源、实践导向和制度保障三个核心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不敢、不能、不想”搞虚假政绩的长效机制。一是思想引领与价值重塑,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二是实践导向与考核指挥,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三是制度约束与激励保障,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党员干部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如何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第五组学员代表李丹恩认为,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是为民造福,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根本是为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明确政绩为谁而树。人民是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二是要清楚树什么样的政绩。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三是要明白靠什么树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依靠群众路线,要做到廉洁自律,要强化党性修养。
“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也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生动范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从现实出题,到对症破题,再到理念引领,到最后的接续答题,让学员明白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深化了学员对于“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