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ervice@wshct.com

文物瑰宝
溯源致远 风华正茂 正值嘉年 共叙家话——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
来源:文旅中国     2023-12-15 11:17:37     【字体: 】    

2023年1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迎来创建40周年。以“走,去恭博”为口号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既是回顾来时路看百年风起云涌,也是阔步新征程,展望未来美美与共。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表示,40年来,经过历代“恭博人”的不断付出、守护、创新和奋进,恭王府博物馆实现了从腾退修缮到全面开放,建设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历经发展与革新,恭王府博物馆更是立足社区博物馆的定位,围绕“平安恭博、学术恭博、数字恭博、公众恭博”,聚力融合发展、深耕文化传承,努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积极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完成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恭王府银安殿



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



四时花开——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明代瓷器恭王府博物馆特展



第十二届“海棠雅集”



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CLE授权展恭博展区



恭博讲堂



“恭王府与什刹海”系列讲座

多元并进 王府旧藏“回家”省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一脉相承。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责任,“回家”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坚守。

恭王府曾坐拥珍贵典雅的陈设与稀有华美的收藏,但在近百年的变迁中流散,只留下一处空空宅邸。其实,自恭王府博物馆建馆以来,寻找王府旧藏就成了历代恭博人的心愿,随着恭王府博物馆建设步伐的加快,恭王府历史文物方面的征集收获颇丰,如白玉鸟形对盒、恭亲王彩色肖像、钤恭亲王印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两卷一册均已“回家”。

2023年8月,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四时花开——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明代瓷器恭王府博物馆特展”,从瓷器上的花卉植物纹样和中国传统家庭器用的角度,让恭王府与景德镇御窑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好精雅生活的对话。

2023年9月,恭王府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恭王府与故宫的渊源,要追溯到百年之前固伦和孝公主、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言字旁加斤)等皇子、公主,此次展览通过120余件精品文物,在这座200余年的府邸中回望宫中少年的儿时生活。

2023年12月,以活动口号“走,去恭博”为题的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主题展正式开展,以历史资料为载体,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恭王府博物馆的发展脉络以及在推进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欢迎五湖四海热爱、关注恭王府博物馆的人们一起来共叙嘉年。

恭王府博物馆于12月隆重推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胸罗锦绣——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研究展”,展示了一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让它们得以回家“省亲”。

同步见面的“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则利用水墨风的三维场景渲染数字手段和虚拟景深漫游的线上展览形式,实现了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白玉鸟形对盒、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馆藏文物与仍流落海外的“家人们”一起云端团聚,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王府珍贵典藏。

在四十华诞之际,无论是借住“邻家”,还是远隔重洋,恭王府博物馆都郑重邀请每一位陪伴恭王府历经风雨的“家人”常回家看看,共叙过去,同话未来。

科技“护甲”不惑之年再展当年风韵

恭王府博物馆始终将古建和藏品的日常维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心也由一般性保护工程逐步转向研究性保护与修缮。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保护修缮这项复杂而精细的工程,也恰是“数字恭博”和“平安恭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2020年,恭王府古建维修养护计划首次制定,有规划有步骤的古建保养修缮工作正式实施。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恭王府博物馆对后罩楼、停云石等建筑和景观,锡晋斋、妙香亭、流杯亭、方塘水榭等处彩画,府邸及花园区域的碑石、古树、家具等进行科学动态监测和数字化影像采集,为文物保护与修缮披上科技的“护甲”。2023年11月,历时近5个月的恭王府花园全面保养、修缮工程结束,修缮后的方塘水榭,再现当年古典园林“江乡”意境和水亭泊舟场景。

通过数字化采集、热释光年代检测技术,“恭博人”走出了一条独有的古建修缮之路,令今人有机会一览当年府中彩绘图样的精美、瓦当滴水纹样的精巧、水波湖心的静谧,让历经百年风霜的古建文物,再现当年的精雅巧妙之风采。

协同创新 全域传播 汇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合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明始终在继承创新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通过多元的传播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更广泛的认同。

2022年12月,恭王府博物馆携手中国日报改版升级英文网站,通过传统线描手绘风的视觉创意、丰富的栏目内容、国际化的语言表达拉开了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2023新年伊始,恭王府博物馆顺应融媒体传播趋势,联合新京报、腾讯新文创研究院、腾讯新闻共同发起“恭祝中国年、燕来送万福”活动,向人民群众传递美好祝福,也是恭王府博物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创新之举和成功尝试。

2023年5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启动仪式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75位驻华外交官在富含传统历史文化氛围的王府建筑群中沉浸式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态度。

2023年9月,由恭王府博物馆联合阅文集团推出的“阅见非遗”光影展,通过光影展陈手段与传播内容的有机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这更是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合作两年多以来,“以文字弘扬非遗 以故事传承技艺”丰沛成果的体现。

恭王府博物馆也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两微一抖”新媒体传播途径,成功推出“小福家族”这一极具“古典潮”属性的IP形象,并衍生出多元化系列表情包及传统线描手绘条漫,实现传统文化的生活化表达。以固伦和孝公主、永璘、奕等历任府主为主角的“恭中人”系列漫画产品,让观众在趣味中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获得众多好评。而以“恭王府抖起来”为代表的恭王府博物馆系列短视频,则聚焦各式馆藏品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互联网语言和新颖的传播形式让专家“聊起来”、文物“活起来”。

和美与共 深耕文化传承与服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守住根才能守住魂,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传承,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做先行者、做示范人。

2023年的开年大展“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对南禅寺大殿、赵州桥、独乐寺观音阁、智化寺如来殿、北京西安门等古建筑进行重现并同步上演情境话剧呈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7年踏勘恭王府的故事。“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则全面呈现京、苏、广三地传统家具制作技艺,通过家具场景引导观众置身于传统文化空间,体验中国生活美学带来的艺趣。

西府海棠盛放的时节,恭王府博物馆第十二届“海棠雅集”成功举办,来自诗词界、艺术界的名家学者齐聚恭王府萃锦园,以诗词交流的形式共襄雅集盛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上演,让浓缩百年情怀的经典剧目跨越时空而来,重登大戏楼的舞台。

怀着去年“宫廷金鱼特展”的美好记忆,2023年8月,“府苑揽趣——恭王府博物馆2023年宫廷金鱼特展”开展,天南海北的国粹金鱼组成各种妙趣横生的景观,使观众在恭王府花园感受夏日临池赏鱼的千年雅趣。

即将上线的“全景恭王府”系统,则满足了观众通过云端一键赏四季的需求,同时提供四种特色主题游览路线供观众自由选择,恭王府博物馆IP“小福家族”也化身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相应的智能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

恭王府与什刹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恭王府的家在什刹海,是什刹海大社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什刹海地区独特地域文化中王府历史文化的代表。“恭博人”始终致力于丰富周边居民文化生活,让优质文化服务于大众,着力建设“公众恭博”。

在喜迎40周年华诞之际,恭王府博物馆还采用“我的地盘你做主”社区互动策展模式,联合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开创性地邀请喜欢和关注恭王府历史文化和恭王府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观众,共同参与策划举办展览,向观众展现老朋友眼中的“恭博40年”;同时,本年度陆续举办的“恭王府与什刹海”系列讲座,让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者共同讲述恭王府与什刹海相生相伴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恭博“社区博物馆”的定位和“我的地盘你做主”共建共享的理念实践,也是“恭博人”守护“小家”亲近“大家”的直观体现。

大IP文创 让精雅生活被看见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发展文创产业,是对馆藏资源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激活,也是博物馆传承与创新的魅力展现。多年来,恭王府博物馆坚持以馆藏资源为核心,秉承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的原则,提炼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新开发与博物馆文物、藏品和展览相配套的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更是以全新的交流互动形式,构建一个以“恭王府”为大IP的传统文化当代设计创意平台,让恭王府博物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2022年起,恭王府博物馆挖掘传统色彩内涵,以恭王府特色植物和彩画、古建上的福兽元素为主题,通过中国传统线描手法,结合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陆续推出“恭博色”系列壁纸及推文,向公众传播中国传统色彩之美。学术恭博的研究成果并未止步于科研领域,恭王府博物馆原创的系列线描手绘作品,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化空间陈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实现创造性转化。

2023年春节前夕,结合新春佳节迎福添福的传统习俗,恭王府博物馆推出“瑞恭纳福”新年大礼包;6月,借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推出“一见粽情‘紫藤’你”祥瑞饰物礼盒,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情感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3年9月,以恭王府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的“恭王府服饰秀”亮相法国巴黎,在“文化+时尚”的跨界融合中,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和国际传播的新征程,让世界看见、理解中国传统的精雅生活。

2023年10月,在CLE中国授权展上,恭王府博物馆展区以“恭王府·安善堂”中四季万福厅为原型,传达天地人和的美好寓意,并展出了25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恭王府文创精品。

2023年12月,推出“恭王府·安善堂”传统生活美学馆,以“四季万福”为主题,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体验古今文人雅士生活场景,巧妙融合春、夏、秋、冬四季与二十四节气,为国人提供感受美、带走美的空间,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献礼40周年华诞的21件文创新品也于今年陆续落地,此外,恭王府博物馆还坚持多点发力构建“大文创”,韵花簃福文化珠宝首饰馆、恭小福食礼店等相继开幕。恭王府博物馆希望借助文化意涵丰富且时尚的精品文创,打响恭王府博物馆文创品牌,实现传统精雅生活元素的多样化、多渠道嵌入。同时希望通过构建活态文化空间,探索文化遗产创新保护、活化利用的发展新路径。

共享共研 共建古建保护“朋友圈”

古建遗址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古建遗址及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让其焕发出历史的新魅力,成为公众持续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立足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这一特性,始终重视王府古建园林和相关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并把王府历史文化研究作为业务开展的重要抓手和建设“学术恭博”的重要内容。

2023年3月,“曾获良驹——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第二回)”开幕。相较于2021年的同系列展览,本次展览着眼于溥心畬的马题材画稿及作品,并着重就其爱马、爱画马、善画马的艺术造诣,以马喻己、以马喻志、以马自省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个性等进行深度研讨。

2023年6月,“恭博讲堂”首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大一统历史与清史重大学术问题表述》在恭王府大戏楼正式开讲,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实践;2023年7月,由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首届王府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围绕清代王府历史文化主题,从王府历史、人物、建筑、园林、园寝、档案、收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同时,恭王府博物馆还集中出版了《与时偕行 一苇以杭——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创建四十年》《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学术成果汇编》,印行《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制度汇编》《印记——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职工纪念册》等书籍,全面展示以往的工作成果。

喜迎创建40年庆典之际,恭王府博物馆秉承“共同保护、共同利用”的理念,在交流互鉴方面发力,与国内外具有古建筑基础的文化机构“加好友”,建立“王府遗址保护联盟”,构建展示和传播各自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结晶的“朋友圈”。“王府遗址保护联盟”将以加强和优化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为宗旨,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交流与合作,为总结、共享古建遗址的保护利用和研究经验贡献恭博力量。

近年来,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恭王府博物馆也积极探寻创新合作模式,先后与故宫博物院、雅昌文化集团、腾讯微视、阅文集团、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新京报社等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持续推动以王府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守护好、开发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启多领域跨界共融、共创的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芳华待灼,砥砺深耕。未来,恭王府博物馆将以创建40周年为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围绕平安恭博、学术恭博、数字恭博和公众恭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不断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文字图片均由恭王府博物馆提供)


扫码访问本页
分享到: